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学历提升 > 热点资讯 > 学前教育 > 幼小衔接 >  幼小衔接的三大原则之要了解并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幼小衔接的三大原则之要了解并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发表时间:2020-11-03 15:22:26  来源:幼小衔接  浏览:次   【】【】【
家长要从孩子整个生命成长的大局意识出发,秉持孩子整体性发展观,从孩子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意识,培养他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为家长们分享幼小衔接的三大原则之要了解并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是如何吸收知识,怎么建构经验取决于他的年龄特点。孩子的思维有其自身的变化发展过程。成长初期,孩子通过看、触摸、感知动作等知觉行动感知世界。随后孩子会通过画图获得形象上的表征,进而再去认知具体的抽象符号。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孩子主要认知事物的方式还是操作和比较形象化的认知,此时孩子的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待到小学一、二年级抽象思维能力会显著增强。


因而,如果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直接接触抽象符号,而不让他去动手操作的做法无异于让孩子在抽象思维训练上做机械的练习,这是不符合孩子年龄发展特点的教育模式。即使对于抽象思维非常敏感的孩子,他依然需要大量的感知、经验与体验去帮助他建构抽象认知世界的能力,包括对数的探索。举例说明,即使孩子能马上口算出来“5+5=10”也不要让孩子机械地在纸上算题进行练习。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做法是给孩子一些实际可以操作的材料 (比如数棒、砂数字版、纺锤箱、数字与筹码等),让他通过摆弄立体地感知数字,最后再构建自己的抽象思维体系。


有些小学老师反馈说,那些数学学习吃力的孩子,常常是由于早期缺乏了“摆弄”的机会。比如数学口诀背得很熟练,但是思维能力却没有很好的发展与构建,究其缘由发现孩子从小缺少动手操作的感性经验的积累,在其从具体形象到抽象符号的思维逻辑发展中没有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被成人人为地阻断了。现在有的学前班天天带着孩子刷题,却没有帮助孩子真正构建思维能力,这无疑阻断了孩子思维逻辑发展的自然规律。思维能力没有真正建立的后果是孩子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出现很多问题。


现在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光玩了,很焦虑。其实孩子看似在玩,其实不是在玩。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建立对物体的感知,认识物理的属性并进行科学探索。游戏会让孩子跟其他小朋友,老师和家长积极交流,充分发展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除此之外,游戏还会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专注力并且树立自信。这些综合能力都会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而学习品质比学习能力更为重要。上小学的孩子最根本的能力是学习品质,是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品质,不是会做几道题。由此反推可知在学前教育阶段,家长需要让孩子充分地玩,一定要让孩子玩够了。玩其实是在帮助孩子培养素养的早期行为。


另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结构是教育者的目标,不是孩子的目标。孩子的发展是整体性的,越小的孩子的发展越是整体性的,而不是片面的。过早地分科教育孩子,语文是语文,数学是数学,体育是体育,对孩子的发展其实不太好。要让孩子整体地理解事物,而不是事物的某一方面。数学学习中有阅读,英语学习中也有数学的逻辑。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学习的内容不用刻意分科,可以有科学,语言,数学逻辑和情感层面。家长要充分认知孩子早期的发展规律,不要片面强化知识和技能训练,进而导致人格的不利发展。


以上就是幼小衔接的三大原则之要了解并遵循儿童发展规律。

责任编辑:学历教育